最近备受关注的一季度经济数据发布,2015年以7%的经济增速稳稳开局。从数据来看,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的经济下滑,显然已经延续到了今年。而对于不锈钢行业来说,经济增长速度创2009年第一季度以来最低的事实固然闹心,但更加犯怵的却还是“自家院内”。
存悬殊价差 大国陷尴尬
有这样的一组数据,我国1月份不锈钢出口总量约为299707吨,金额79981.18万美元;2月份出口总量约为244753吨,金额65777.41万美元。前2个月累计出口约544460吨,金额共145758.59万美元。如果将这些钱均摊到每吨出口的不锈钢上来算,1月份我国出口不锈钢平均价格为2670美元/吨,约合人民币16543元/吨;2月份均价为2690美元/吨,约合人民币16667元/吨。而今年前2个月我国出口不锈钢平均价格为2680美元/吨,约合人民币16605元/吨。
在进口方面,我国1月份不锈钢进口总量约为65911吨,金额28522.07万美元;2月份进口总量约为47441吨,金额22729万美元。前2个月累计进口约113352吨,金额共51251.06万美元。1月份我国进口不锈钢平均价格为4330美元/吨,约合人民币26827元/吨;2月份均价为4790美元/吨,约合人民币29677元/吨。而今年前2个月我国进口不锈钢平均价格为4520美元/吨,约合人民币28005元/吨。
对比上述的进出口数据发现,我国不锈钢进出口的价格差大致有1840美元/吨,折合成人民币约11400元/吨。如此悬殊的差距难免会使得一个全球范围内的不锈钢大国陷入多少有些尴尬的境地。
压力层层加 改变有必要
出口价格跑不过进口价格在不锈钢行业似乎成为了一种常态,基本上出口两吨多的不锈钢才能堵上进口一吨的窟窿。分析原因的话,由于“漂洋过海”的多数为低端产品,进口的则较为高端,因技术含量不同,附加值当然就不一样。这么想来,进出口两者之间存在巨大的价差就不难理解了。
鉴于不锈钢的进出口结构,我国在出口方面则是更多地采用以量换价的策略,以“便宜”来打开海外市场。但尽管我国不锈钢的生产工艺技术不差,甚至可与发达国家相媲美,却受累于品牌效应,中国不锈钢的海外市场份额处于较低水平。加上中国不锈钢出口起步晚,故在世界市场的知名度还远远不够。
即便中国拥有世界上其他国家艳羡的不锈钢产能,但这其中的优质产能却是“宝贝疙瘩没有几个”。因此对于中国不锈钢市场而言,产能的不断扩张,依旧是悬在头上的一把利剑,且长久的供需失衡,将会导致整个不锈钢产业链处于恶性的投资周期中。现今,随着国内环保压力日趋增加,不锈钢成本被推高。再有不锈钢贸易摩擦加剧,导致海外反倾销愈发增多,所以可见针对出口方式做出一些改变是很有必要的。
多方齐献力 大向优转型
一方面,不锈钢行业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认清形势,直面新常态,积极谋变,创新发展,优化自身产能,借着“一带一路”的东风走出国门。而产品、结构、工艺、管理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不断提高技术、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强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这几点都是企业努力的目标。此外,站在企业长远和根本利益的角度上谈,出口高档次、高附加值不锈钢产品,推动 “全产业链出口”,实现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才是王道。
另一方面,政府的管理理念、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完善,给予不锈钢出口相关支持。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持续推进简政放权,解决企业面临的“婆婆”多、审批繁琐、过细过严等问题,让企业“放开手脚闯世界”。如此一来,中国的不锈钢企业在出口市场上才能有立足之地。
综上简言之,中国不锈钢出口得换个思路往下走,从“大”朝着“优”转型。但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整个过程或将只能一步一步稳着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