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之旅仍在持续,2015年严峻形势更是进一步深化,钢铁行业进入到真正意义上的凛冽“寒冬”,但粗钢产量34年首度减少,却似乎带来了冬日里的一抹阳光。
中钢协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12月上旬钢铁企业粗钢日产157.83万吨,旬环比减少2.74万吨;中旬钢铁企业粗钢日产156.85万吨,较上一旬下降0.62%;同时预估下旬重点钢企日均粗钢产量约151.55万吨,旬环比下降3.37%,全国日均粗钢产量201.45万吨,旬环比下降3.05%。重点钢企粗钢日产量连续第四旬下降,且结合其他相关数据来看,继2014年粗钢产量达到峰值之后,2015年全年粗钢产量下降显然已经成为定局,此前也有预计2015年中国粗钢产量约为8.06亿吨,同比下降2%,这将会是1981年以来我国粗钢产量迎来的首次负增长。
新年伊始供给侧改革被频频提及,显示供给调整已成为政策的主要着力点,2016年经济工作五大任务中去产能也被排在首位。中央高层新年第一次调研便释放出去产能信号,工信部和发改委相继表态要给钢企去产能创造条件。种种迹象表明,供给侧改革对于产能过剩的钢铁行业来说,核心就是下决心加快去产能步伐。
然而,我国作为全球范围内的钢铁生产大国,虽然粗钢产量的下滑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钢铁行业逐渐迈向去产能的关键时期,但同样也处于下降中的需求量却导致钢价跌跌不休,钢企效益下滑,生产亏损严重。有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钢材实际消费量为6.68亿吨,同比下降4.8%,这是自1995年以来我国钢材消费量首次出现下降。此外,融资难的问题长期未能缓解,也是制约钢铁企业发展的因素之一,所以在催促去产能的进程中不得不考虑资金链。
因此虽说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但短期过剩产能难以迅速出清,我国钢铁行业去产能化依然任重道远。
|